首页 > 专题专栏

学好用好“前人的‘百科全书’”

安阳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zwdsj.anyang.gov.cn 时间:2021-07-03 来源:学习时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同志2011年9月1日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专门以《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为题作了重要讲话,深刻阐释领导干部为什么要读历史、着重读哪些历史、怎样读好历史等重要问题。《学习时报》2011年9月5日全文刊发了这篇讲话。在建党100周年、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重温这篇重要文献,我们更能体悟习近平同志的博大胸怀、历史智慧和远见卓识,更能体会在当前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学习历史的重大意义。

  历史是前人的实践和智慧之书

  习近平同志在这篇文章开篇就指出,“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哲学是人类的智慧之学,历史是前人的实践和智慧之书。“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一贯重视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一贯倡导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要善于运用历史知识。”运用历史思维总结过去、审视现实、展望未来,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征。当今我们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更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前进的动力。

  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通过历史学习补足精神之“钙”,对于领导干部至关重要。历史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走进历史,可以令人深切感受到“头可断、血可流,革命意志不能丢”的坚定信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价值追求、“党让去哪就去哪,打起背包就出发”的忠诚担当。学习历史,有助于增强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由理论清醒不断走向行动自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从创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勠力拼搏,一仗连着一仗打,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干,战胜了前进道路上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不但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而且深刻影响了世界的面貌。回顾和重温党的光辉历史,以史为镜、以史明志,不但让我们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伟大成就,而且让我们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充满必胜信念。

  历史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瑰宝,是先行者们从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立国、兴国智慧。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学习历史,有助于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历史意识,培养历史思维,在承继历史中实现与时俱进,在放眼未来中实现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抗御风险的能力。

  从学习历史中不断坚定“四个自信”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习近平同志在文章中指出,“要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我们要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中获得继往开来的强大动力,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增强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8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都无可争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增强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体系,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一理论体系,扎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符合全体中国人民根本利益,顺应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潮流,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当代中国,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增强制度自信。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显著优势,充分释放了社会活力,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锻造了抵御各种风险的强大韧性,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伟大奇迹;这一制度也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人类进步的崇高事业注入了中国元素、提供了中国方案。历史不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增强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认真学习历史,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只有透过历史的表象,探寻历史长河中的规律性认识,才能真正揭示中华民族能够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根本原因,才能使文化自信具有深厚根基。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习近平同志在文章中指出:“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领导干部读历史,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并致力于指导实践。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学习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注重以“大历史观”去读历史,做好鉴别和扬弃,坚持以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为导向,在汲取历史智慧中提高历史文化素养,积淀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不断提高历史文化素养和领导工作水平。

  要保持政治定力。我们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要坚持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阅读历史、分析历史和品味历史,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深刻认识历史必然性与规律性,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在历史镜鉴中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

  要注重树立“大历史观”。我们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要注重树立“大历史观”。把一个孤立的历史事件或较短的历史时期与其他历史事件或较长的历史时期联系起来,坚持整体化的历史意识,综合运用归纳和比较等手段,通过长时段、大视角的观察来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历史事件的真正意义,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要做到去粗存精、推陈出新。学习历史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坚持知古鉴今,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因势利导,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把学习历史和干好工作有机统一起来,或者吸取应用,或者作为借鉴,或者引为警戒,提高我们的思想政治水平、改进我们的工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王雪 石伟)

相关阅读: